2024年9月27日 08:49
兰钊,男,现任嘉定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负责刑事警务保障期间没有发生安全问题,并多次出色完成最高院政治部司法警察局交给的任务。入选“全国法院司法警察人才库”,被任命为“2019全国法院司法警察‘西部送教’教官”、“2020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实战化’训练教官”。2021年,兰钊被评为“邹碧华式好法官、好干部”,2022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一、心怀信仰,不断超越
兰钊怀着一份对法警事业的执着信仰,他始终不断超越自己,在法警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到警队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作为警队的副大队长,他主要负责刑事审判警务保障工作,每天从看守所、监狱等羁押场所提押刑事被告人到法庭接受审判,在保障庭审过程安全有序完成后,再将被告人安全还押。看似简单的工作,隐藏了很多危险。比如:在押解途中可能出现交通事故,影响庭审时间,甚至被告人可能伺机脱逃;押解或看管中被告人相互串供,影响法官准确定罪量刑;被告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情绪严重失控等,都是庭审保障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不仅是一个工作事故,更会影响整个警队的发展。
兰钊深刻认识到,日常刑事审判警务保障考验的不是一个警队警务保障的上限,而是日常的警务行为习惯。因此,兰钊把每天的工作作为一种自律的习惯看待。提前了解每一天的任务,把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情况都作了充分的考虑,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每一次的警务保障,力求做到每天派出的警员与任务匹配,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情况与适当的警员对应。在每一个案件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案件当事人的状态变化,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近六年以来,警队每年保障的刑事案件2000件以上,被告人在2800人以上,没有发生一起警务安全事故。
2021年,是扫黑除恶斗争之年,也是刑事审判警务保障工作的重点之年,标准高,要求严,工作量大。在兰钊看来,团队的凝聚力,就是警队的战斗力,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兰钊积极协助大队长政委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与大队长合理内外分工,主动积极的与负责审理的法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审判工作对于警务的需求,力求做到各类程序上衔接的顺畅,以系统整体的思路,厘清各个环节。因审理时间紧,加班成为了常态,兰钊又积极鼓舞士气,发动骨干警员的积极性,带动全体警员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2021年,兰钊所在警队完成涉恶案件共计33件,5人以上多被告83庭次,外区提押36庭次的警务保障工作。
二、以心相待,必有所获
多年来良好的工作心态和习惯,兰钊逐渐感悟出,法警的工作,需要工匠的精神,于无数次重复里显真章。以心相待,则必有所获。2018年,最高院政治部警务管理局在全国法院法警系统开展了司法警察教练员大比武活动。他充分结合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情况,根据最高院下达的主题,有效运用自身学习的知识和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和感悟,开创性地把“工匠精神”引入法警的思政教育,以《法警之工匠精神》为题获得了“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教练员教学技能竞赛思想政治理论类项目二等奖”。
三、我以我力,促行业前行
兰钊在接到“西部送教”讲授思政课的任务后,与课题组反复讨论,争论,查阅各种资料,确定了新颖的授课角度。从个人的角度、需求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入手,完成了一篇接地气的思政课,受到西部省份同事们的好评。2020年,在最高院法警局组织全国“实战化”训练培训授课中,兰钊结合“知行合一”的理解,从训词内容的了解、训词的认同到训词的践行三个角度进行有理有例有趣的解读,同时从行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的角度澄清认知,得到了广大参训人员的好评。能为行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非常欣慰。
兰钊说,阅读《邹碧华传》后,感受到邹碧华院长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正心为责、诚心守责、用心尽责的精神。正心、诚心、用心是对自己的要求,为责、守责、尽责是正心、诚心、用心在事物上的体现,而这其实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只是“事”不同。邹碧华精神可以说是现代“工匠精神”,而作为法警更需要学习这种现代的“工匠精神”。